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真人视讯百家乐官方平台|[DongTalks143] 学习一下学习 | 学习(02)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2:39    次浏览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Dongtalks。欢迎关注DongTalks,让我们一起聊聊个人成长、职场、电影、音乐、运动等话题。 本帐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文章可以随意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 接上篇,我们继续聊关于学习的话题。 学习一下学习 | 学习(01) 6. 恰当的休息(Take breaks) 大脑在学习和思考时有两种模式,专注模式(Focused mode)和发散模式(Diffuse mode)。简单理解的话,可以把专注模式理解为有意识学习,发散模式理解为无意识学习。专注模式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学习,刻意的去掌握一些技能;发散模式则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大脑在后台无意识的对各种信息进行消化重组的过程。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吧,冥思苦想得不到答案,出去散步的过程中却可能豁然开朗,就是大脑在发散模式下的运算结果。所以,如果有什么问题暂时解决不了,或者刚很烧脑的学习了一些新的概念,不妨停下来休息休息,既恢复了精力,又能给大脑充足的时间利用另外一块运算能力极强的部分工作。至于休息的方法,可以是散散步,和朋友聊聊天,而我最推崇的则是运动,跑步、健身、游泳都可以,既能放松大脑又能强健身体,一举两得。这个技巧和第 4 点提到的间隔练习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间隔练习本意一来是给大脑充分的时间去消化信息,二来会在间隔的过程中充分回顾,把需要掌握的东西更好的固化到大脑的长期记忆库里。我们也可以从这里推出另一个比较实用的技巧,即把需要掌握的技能分解成很多小块来学习。一来分解成的块虽然小,却也是一组 Chunk,符合第 3 条 Chunk Your Problems 的原则;二来分成小块掌握难度会降低很多,待把各个小块基本掌握后再拼接起来比打一开始就全面掌握一个很大的知识块要容易多了;三来小块更容易在休息的时候回顾,进一步加深对其的掌握。7. 用解释的方法和简单类比来学习(Use explanatory questioning and simple analogies)当学习一个新技巧的时候,尤其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新技巧时,不妨想想,如果给一个完全没有相关背景经验的人解释这个概念,能怎么解释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深入的挖掘,从底层把这个概念理解清楚,否则是无法给人解释明白的。这和费曼技巧(The Feynman Technique)比较一样。费曼在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里写到过,他曾纠结于某篇艰深的研究论文。他的方法是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类似的,我们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对一些复杂的概念也采用分而化之的方法解释里面的各个基础概念。虽然可能重复解释某些已经弄懂的知识点,但你最终会到达一个临界点,无法再解释清楚。那里正是你需要填补的知识缺口。而填补这个缺口的过程,诸如查课本、问老师、或到互联网搜寻答案就是弥补自己知识漏洞的最好方法。一旦漏洞被弥补,自己可以从最底层一步步解释清楚这个概念,也就彻底掌握了这个概念。 这种解释的方法,和先生强调的「教是最好的学」一脉相承。同时练习解释的方法时,不要仅停留在想的层面,不妨说出来或写下来。想的同时说,说的时候也会听,等于同一时间完成了三次输入,学习效率自然比单纯的想要高很多;而写下来一方面可以理清自己思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日后回顾,一举两得。所以,先生曾说,写作是每个人最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的技能,诚不我欺。这条里面还专门提到,在尝试解释概念的时候,类比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武器。李笑来先生在写作课里面也讲到过,类比是从未知到已知过程中最好的方法之一。我们利用太阳系的概念理解了原子的概念,通过水压理解了电压,都是用的类比的方法。七年社群所谓升级自己操作系统,也是将大脑和电脑进行的类比。但一个好的、精妙的类比不是很容易获得,需要深刻的理解被类比双方的相似处及不同处,这在初接触一个概念的时候往往是很困难的。好在我们有万能的互联网,有需要的时候不妨尝试上网搜一下前人的经验,直接拿来主义。8. 专注(Focus)学习的时候保持高度专注。我们生活的时代碎片化越来越严重,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思考流于肤浅,难以深入;而任何一门动脑的技能无不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才能探究其原理,理解其意义,明了相关概念的联系、差异等,从而真正习得掌握。所以碎片化是学习的大敌,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保持专注。用李大钊的话说,就是要玩就玩的痛快,要学就学得踏实。但保持专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已经被造就的对变化极其敏感,从而避免被各种猛兽当成点心。所以在一个充满了喧嚣和诱惑的环境中想要靠意志力来让自己保持专注通常会导致失败。所以一方面可以通过努力锻炼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想办法改造环境入手,给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每天早上大约5点就起床,然后驱车去办公室,一来省去了堵车的时间,二来这个时间整个办公室都是我自己的,可以完全无干扰的学习一个早上,效率奇高。《The Leadership Pipeline》、《Principle》都是在这段时间读完的,Coursera 的《Learning How to Learn》也是在这段时间学完,目前又开始在这段时间学习《HTML, CSS, and Java for Web Developers》。没有这种环境来保持专注,学习难度会增大很多。这个技巧里也提到了用番茄时间,但我对此持保留意见。一般来说让大脑进入一个高度专注深入的状态总会需要一个热身,好不容易进入了却又要在20分钟左右就退出来,然后再次想办法进入,这在我看来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我尝试了好久也没能体会到任何效率的提高,可能这种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吧。9. 从最难的地方开始(Eat your frogs first)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人的精力最充沛,也是最具干劲的时候,所以应该努力把晨间时间效用最大化。有人提倡要事为先,早上着手做当天最重要的事情;有人提倡难事为先,利用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把困难的事情搞定。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任何一个若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都会有不菲的收获,所以倒也不用纠结到底是要事第一还是难事第一。或者也可以更灵活一些,时间紧的时候就难事第一,避免因为这个结点造成后面的拖延;时间宽裕的时候就要事第一,避免把时间都浪费在琐碎里。而对于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难得不是选择到底做要事还是难事,而是长期有效利用早上这段黄金时间。都市白领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晚睡症,一睁眼已经是早上7点了,堵车堵心的能赶点按时上班就已经很不错了;到单位后却迟迟难以进入状态,刷刷微博,浏览浏览网页,和身边同事聊聊天,一回头半个上午都过去了。要事也好难事也罢,什么都没开展。所以与其纠结到底做什么,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调整自己的作息,如何屏蔽干扰,如何尽快进入状态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我在初期也很受困于这种状态。近两年开始五点起床,六点左右到单位学习,自觉收益颇大;以前上班时间到了后也会受困于同事聊天,后来就干脆带上耳机对任何人都不予回应,渐渐也就没人在这个时间来打扰。虽然在别人看来显得怪异且不通人情,但也不打算迁就。时间是宝贵的,成长是自己的,浪费时间属于慢性自杀,浪费早上的黄金时间等于快性自杀。10. 创造愿景(Make a mental contrast)想象一下自己现在的状况,然后对比一下学习会把自己带到的理想状况的景象。在自己的工作区放一张梦想中的图片,或一些能激励自己的话语,每当自己动力不足的时候,就用他们来激励自己。一时的兴起非常容易,但雄心壮志常常容易湮灭在烟火红尘。都说不忘初心,道理是简单,但还需要一些更实际的策略去保证。传奇学习者 Steve Pavlina 在《Do it Now》里面写自己如何只用三个学期完成其他人通常花费四个学年才能完成的课程时写过,他很早就意识到每天必须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积极性,于是一直把随身听带在身边(那时候还没有MP3),在起床洗漱的时候、早晨慢跑的时候、上课的路上都会听那些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的磁带,时时刻刻注意保持自己的激情。我把我的电脑桌面设成了阿姆斯特丹运河,因为当时着实被她的美震撼到了。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有机会再游欧洲,便时时用她的照片来激励自己努力生活。Oh yeah,今天又一次没有写完,接下来还有《10 Rules of Bad Studying》,不知会躺枪多少?死磕英语:《TED Talks: The Official TED Guide to Public Speaking》 进度:7%。古典乐入门 100 小时:已完成 33.5 小时。硬笔书法入门 100 小时:已完成 6.9 小时。编程入门 100 小时:已完成 21.6 小时。